更新时间: 2021-10-12
在喜迎新建设咨询公司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之际,《建设监理》杂志社陈浩主编等一行专程来公司釆访,并作了《创新发展、稳健前行》的报道。
5月的上海,繁花似锦,处处生机盎然。正当我们乘着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的和煦春风,以昂扬姿态迈进新征程之际,上海新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也迎来了成立25周年的喜庆之日。从最初的造价事务所发展到如今已具规模的综合性工程咨询公司,新建设咨询25年来的稳健发展收获了累累硕果,积累了丰富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从业经验。值此新建设咨询成立25周年之际,《建设监理》杂志抱着探讨工程咨询机构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的态度,专访了新建设咨询董事长严德华。
▲新建设咨询董事长 严德华
本刊记者:严总,您好。您一路见证了新建设咨询发展的不易和艰辛。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公司的奋斗史。
严德华:新建设咨询创建以来的25年,是全体员工凝心聚力、奋力拼搏的25年,是公司改革创新、与时俱进的25年,也是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和取得骄人成绩的25年。
新建设咨询的前身,是上海市建委科技委1996年成立的新建设审价事务所。成立之初,经营业务仅为工程造价咨询;2003年改制为企业,2012年正式完成收购。2012年完成收购以后,对于新建设咨询来说,相当于“二次创业”,资质、人员等方面都很匮乏。在严峻考验和挑战面前,公司在董事会带领下,通过对市场环境的研判,抢抓发展机遇,在延续原造价咨询业务的同时,大力开拓工程监理、工程咨询和招标代理等新业务,不断延伸业务链条。
目前,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能提供建设工程造价、项目管理(代建)、工程监理、建设工程招标代理等服务的全过程咨询公司,具有工程造价咨询甲级,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,水利水电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及机电安装工程监理乙级及招标代理、工程咨询(投资)等专业资质(资信)及专业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,也是AAA级合同信用等级单位和A级纳税信用等级单位。
公司依托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,凭借在工程管理、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的复合专业优势,已出色地承接了千余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、工程造价咨询、工程监理和招标代理等咨询服务。尤其是重大、重点项目推进成绩突出,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口碑。公司承接的上海大发融悦四季、上海万科云间传奇、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项目先后获得上海市“白玉兰奖”;上海中骏广场、上海前滩三湘印象、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项目获得“上海市工程建设行业示范监理项目部”荣誉称号;上海徐泾虹泾(东八区)项目获得上海市“金钢奖”;上海浦东党校绿化提升工程EPC招标代理项目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案例。2018年,公司承担了西宁绿地中心超高层群(主塔303 m)的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;2019年,公司出色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单体卫星厅—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项目的安全监管任务。
近3年来,公司已成为上海市住宅修缮系统,上海市政法系统,上海市政府政采系统,浦东新区建设系统,杨浦、普陀、嘉定教育系统,华东师范大学、上海外国语大学建设项目入围企业;大型国企、中外合资及上市公司占公司客户比例80%以上,是万科、绿地控股、益海嘉里、龙湖集团、融创中国、金地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。
本刊记者:25年来,新建设咨询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,尤其是近年来,呈现出了快速、蓬勃发展的势头。请问严总,您觉得公司形成这种良好局面的关键词有哪些?
严德华:新建设咨询经过25年的拼搏奋斗,经营规模不断扩大,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,品牌效应日益显现。我认为,公司能够蓬勃发展的关键词,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,即创新驱动、品牌建设、凝聚力。
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近年来,新建设咨询面对外部环境、市场竞争等新形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,把握工程监理及咨询行业的发展规律,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,在管理模式、运营模式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,综合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,卓有成效。
一方面,创新管理模式,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。首先,制定系列管理制度,对监理工作等做好规范动作,提高管控效能。公司自主开发适应工程咨询行业的ERP软件,通过系统软件将子公司、分公司及基层项目部等的管理动作对接起来,实现互通。其次,应用高科技技术改进管理工具。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引擎,作为高新技术企业,公司持续开发、引进高科技智能化技术,推进建筑数字化建设,积极打造能引领行业科技发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商。2020年8月,公司正式申报上海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,利用“5G+人工智能”手段,努力在“监理项目现场实时验收平台”“建筑外墙安全监控系统”“造价信息数据库”三大课题中寻找突破口,并试点应用于项目实践,为上海乃至全国智慧园区、智慧城市建设作出贡献。其三,不断更新、细化部门管理指标,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。如公司要求对基层项目部的管理要做到“五个落实”,即组织落实、人员落实、制度落实、考核落实、奖惩落实。
另一方面,创新运营模式,提升公司市场拓展能力。近年来,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科技手段,积极构筑“新建设咨询”服务平台,通过咨询平台吸纳外地一些本土化团队,如在异地设立子公司、分公司等,同时在以本公司为主导的前提下,加大与行业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力度,并不断地提供咨询服务支撑。这既拓宽了公司的业务量,解决了项目来源单一的问题,也丰富了公司所掌握的信息量,对于进一步开发业务有所助益。
二是持续加强品牌建设。“新建设”是我们公司的名称,同时也是公司的品牌。从公司成立起,我们就一直以“新建设成就大未来”为核心,努力地用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信誉,打造“新建设”这块品牌。公司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逐步在业内小有名气,靠的就是品牌建设。公司尤其注重重大项目对品牌形象的提升作用,近年来先后承接了多个超高层、地标性建筑等项目,尤其是今年成功中标投资近50亿元的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项目,大大提高了在业内的知名度。公司还积极参编行业标准,助力提升品牌形象和行业话语权。公司参编的中国建设监理行业标准《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评价标准》已于2020年1月正式实施。同时,公司持续改进工程咨询的服务水平,以提升品牌形象。
三是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。工程咨询是智力服务型行业,高素质的团队是新建设咨询的核心竞争力。团队凝聚力则表现在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,对员工的吸引力和亲和力,以及员工对公司的信任、依赖和发展目标实现的可信度等各个方面。
为此,公司以人才战略实施为抓手,综合施策推动人才队伍建设,如加快员工队伍的年轻化、知识化的转化,尤其是公司中高层、领导层的年轻化;开发、引进高新技术,改变原有落后的工作方式,让有知识、有文化的年轻一代能够充分发挥特长,同时也满足委托方的需求;加快业务运作平台模式的建设,让有能力的员工能利用平台实现个人奋斗目标并获得更大的利益,最终实现以合伙人制的方式改革公司框架结构;创建“新建设职业培训中心”,面向管理、技术、市场等不同层面、不同教育背景的员工,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业培训,增强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;建立工会组织、建立优秀职工疗休养制度、定期开展团建活动等。通过一系列举措,公司整体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,团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。
正是依靠团队的凝聚力,我们才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大项目。譬如,能够在与众多优秀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一举拿下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项目,我认为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团队所拥有的独特优势:一是综合服务能力强,既可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,也可根据业主和项目需求各类专项服务;二是主动服务,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业主的需要,在做好合同赋予职责的基础上,还将积极利用自身资源、经验和技术优势,提供主动热情的服务,实现为建设项目增值、为客户增值的服务目标;三是管理经验丰富,公司与万科集团、绿地集团、建发集团、融创集团等知名企业有着长期合作经验,且公司一线工程师技术精湛、专业能力高,能充分了解建设方的意图和设计理念。
本刊记者:作为工程咨询行业可圈可点的企业,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都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?
严德华:回顾新建设咨询25年来的发展,确实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业绩和成效。
概括来讲,一个是“六大板块”。目前,公司咨询服务涉及工程咨询、工程造价咨询、工程监理、招标代理、项目管理和安全TIS等六个板块,成为能提供建设工程全过程咨询和全方位服务的咨询企业。
另一个是“三大区域”。公司业务的覆盖面向外拓展,涵盖了“长三角”、“中西北”和“大湾区”三大区域。根据“立足长三角、服务中西北、着眼大湾区”的战略部署,市场开发资源得到有机整合,全国化市场布局加快。公司外埠地区市场开拓取得进展,目前已在江苏、西安分别设立子公司,在温州、广东、海南和开封分别设立分公司,采取业务差异化的方式,深入挖掘当地市场,稳步扩大了市场份额,同时也扩大了新建设咨询的品牌影响力。
员工数量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近300人,产值超亿元。总体上看,公司的经营规模、综合实力及产值收入明显增长。这离不开公司上下团结一心的奋力打拼,同时也反向印证了公司战略方向、创新举措的正确性和科学性。
公司经营机制持续优化,逐步向集团化组织结构调整,业务管控集中有效,在公司、子公司、分公司和项目部之间建立了管控机制,能够实现对项目质量、安全等的有效监管。团队整体健康稳定,形成了一支能力突出、配置合理、专业完整的人才队伍,且公司环境氛围和谐。同时,公司信息化建设也与同行业始终保持同步发展,初步实现了内部运行的智能化管理,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、精细化,增强了管理效能。
从转型方面来看,公司员工整体市场意识增强,业务转型加快。公司在不同业务领域形成了多个新的增长点。比如,依托在工程造价、工程监理方面的优势,逐步往前期可行性研究、工程造价咨询、全过程工程咨询等高端业务过渡转型;在航空航天、交通汽车、石油化工等专业领域,着力加强业务链条的融合,通过调配专业人员、资源等,突破业务壁垒;紧跟行业发展新动态,不断探索TIS和BIM。2020年8月,公司成为上海市第一批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风险管理机构,为后续新业务的开展做好了准备。